首页 > 西藏
望果节

望果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望果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望果节,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望”是指庄稼,藏语叫“望卡”或“兴卡”,“果”是转圈的意思,即绕着丰收在望的庄稼转圈,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民俗,最早流行于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后广泛分布在西藏的农区及林区,如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昌都、阿里等地。望果节没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谷物成熟时举行。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风俗,同时也造就了别具一格的民俗艺术文化。

两千多年前,望果节流行于西藏的雅砻一带,是大地崇拜仪式,土地神祭祀的庆典。

公元5世纪末,雅砻地区已经兴修水渠,开始使用木犁耕地,农业生产比较发达。为了确保粮食丰收,藏王布德贡杰便向笨都都主请求赐以教旨,教主根据雍仲本教义,教农人绕田地转圈,求“天”保丰收,这就是“望果节”的雏形。但这个时期,望果节还不是一个正式的节日,而是开镰收割前的一种活动。

公元8世纪后期,西藏进入以宁玛派为代表的印度佛教兴盛时期,望果节也带上了宁玛教派的色彩。

公元14世纪,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来到西藏,通过整顿西藏各教派,格鲁教成了西藏的主要教派,居统治地位。这时望果节便渗进更多的格鲁派的色彩。这时的望果节已成为传统节日,娱乐活动内容比过去更丰富,增加了赛马、射箭、唱藏戏等。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逐渐演变成传统的庆祝丰收的节日。

2014年11月11日,望果节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推荐西藏更多民俗文化
你可能对下列果也感兴趣:
西藏导航

下一篇:察干苏力德祭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