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藏
藏医药

藏医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拉萨北派藏医药是藏医药的主要流派之一,“1洗炼法”、“仁青常觉配伍技艺”是独具特色的药物加工技法。

藏医“1洗炼法”简称“1加工”或“佐珠钦莫”,藏族人民把“佐珠钦莫”称之为藏药的宝中宝,是藏族历代名医把含有剧毒的1经过复杂的特殊加工炮制后,炼制成无毒而具有奇特疗效的药中之王“佐塔”。作为藏药材重要的加工方法和藏药实践的惟一精华,千百年来历代藏医药学者都非常重视该技术的实践与传承,并代代相传,使此技术至今得以发扬光大。1加工的实践方法始载于公元8世纪玉妥宁玛•云旦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中,并在珍宝药“仁青常觉”丸的配方中有较详细的阐述。13世纪末,大圣邬坚巴•仁钦贝成功地进行了“1洗炼”的冷热处理及祛毒等整个实践操作,并编著了《制1论典》等著作,开创了藏药“1加工”系统完整的实践操作,为“1加工”的普及和弘扬作了无法估量的贡献。后经贤者噶玛巴•让琼多吉、苏喀•年尼多吉、贡珠•云丹嘉措等著名藏医药学家的不断实践和传承,使这一藏医药文化的精粹得以世世相传,继续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1洗炼加工后的“佐塔”是配制名贵藏成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在藏医药的使用中有悠久的历史,经过了近两千年的临床实践验证,应用面广,使用量大,是藏药中的极品,并具有延年益寿、强身壮体、减毒增效等功效。

藏药仁青常觉配伍技艺本品成方于公元8世纪,始载于藏医经典巨著《四部医典》,是根据藏医学原理,选用生长在世界屋脊特殊生态环境下的天然、珍贵、稀有藏药材,并采用现代科学与传统技艺相结合的方法精制而成。经一千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本品对陈旧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胆等疾病具有独特疗效,沿用至今,以它的独特功效,驰名于中外,备受国内外医学专家和广大患者的高度评价。此方由一百二十多种西藏特有的天然动、矿、植物配伍而成,全国十多家藏药企业都在生产销售,其中多数药材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药物出现种群衰退甚至面临灭绝。为此,从藏药“仁青常觉”配伍和技艺出发,尽快保护和再生利用仁青常觉配伍中濒临灭绝的一些药物是至关重要的。

藏医药•甘孜州南派藏医药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藏医药有近两千三百余年的历史,是藏族人民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积累完善而形成的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独特治疗方法和浓郁民族特色的医药学体系。在历史上藏医药形成南北两派,甘孜州是藏医药的发祥地之一,南派藏医药的故乡。

历史上把以康巴为中心的藏医药称为南派藏医药。康巴地区包括四川甘孜州、云南迪庆州、西藏昌都地区及青海玉树州,总面积55万平方公里。

藏医药学到公元12至15世纪,产生了以向巴•郎加扎桑为代表的北派藏医药和以宿喀•娘尼多吉为代表的南派藏医药。南派藏医药经过杰巴泽翁、释迦汪秋、五世01、达姆•门然巴洛桑曲批等藏医药学家的继承和发展,一直到司都•确吉迥列,南北派藏医药学才逐渐合而为一,而南派藏医药一度成为藏医药中坚力量,领导了整个藏医药学的继承、发扬。以嘉央•青则江布等为杰出代表的19世纪初南派藏医药学家,使藏医药有了空前的发展。

藏医药学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藏族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同时,对保护人们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环境恶化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在治疗疾病过程中面临的无奈,人类越来越认识到藏医药对健康保健的重要作用。现代科学更进一步证实了藏医药学对人类健康保健、疾病预防的科学价值。

推荐西藏更多民俗文化
你可能对下列药也感兴趣:
西藏导航

下一篇:傣族孔雀舞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