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北省 > 恩施州 > 鹤峰县
鹤峰满堂音

鹤峰满堂音

鹤峰满堂音,又名琵琶板,因其多在厅堂演出且吹、打、弹、唱同时发音而得名,其音乐节奏轻快活泼,富有弹性,旋律舒展流畅,口语性强,乡土风味浓郁。是湖北省第—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原始满堂音由两个部分组成:主要唱腔部分叫〔琵琶板〕,上下句式结构;甩腔煞尾或者开头加唢呐的那一部分叫〔满堂音〕。它们一起被当地艺人合称为“满堂音”。其名称得来据笔者分析,和满堂音现场演唱效果,“唢呐声响,音满华堂”应该有关系。它分生、旦、丑腔,但行腔都差不多,主要区别在唱法,旦角唱的是“窄”声(假声)。

满堂音其唱腔旋律及伴奏音乐来自土家满堂音声腔皮影戏,清朝末年,满堂音皮影戏就扎根于土家族聚居的鄂西五峰、鹤峰等地,跻身于南、柳、傩等戏曲行列,并从其中汲取营养,与民歌小调相结合,融会贯通,逐步形成了满堂音的唱腔。1970年鹤峰县用满堂音曲调旋律编写的曲艺段子《人民英雄段德昌》,参加湖北省曲艺调演,以其新颖别致的唱腔、伴奏、表演得到观众赞赏。1980年正式定名为满堂音。1980年10月原宜昌地区专业剧团会演,县剧团创作人员选用管用和的一首歌词《琴台放歌》,用满堂音的曲调,写了一个节目参演,这是满堂音第一次搬上专业文艺舞台;1982年专业会演,剧团再次写了一个满堂音曲艺段子《土家党员慈母心》参演并获得创作奖。满堂音发展演变从这里开始走向了另一条路子,它没有沿看原来的戏剧音乐的老路子发展,而是往曲艺上靠拢,渐渐地作为一个新的曲种被人们接受和认可。1983年11月全省第三届“百花书会”,县创作室作词编曲的、歌颂土家族先民英烈的满堂音曲艺段子《贝锦卡血溅虎门》赴省参赛,获得成功,省文化厅、省曲协颁发了创作奖和演出奖。至此,曲艺满堂音基本成熟成形。

2018年6月10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鹤峰满堂音传承人彭文照正在表演满堂音皮影戏。

推荐鹤峰县更多民俗文化
鹤峰县导航

下一篇:茅古斯舞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