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市
>
崇明民俗文化
崇明十大民俗文化
1.
瀛洲古调派琵琶演奏技艺
“瀛洲古调派琵琶”也称“崇明派琵琶”,是“瀛洲古调”琵琶曲和演奏技法风格的总称。崇明,古称瀛洲。“瀛洲古调”是指发源于崇明岛上的琵琶曲。“瀛洲古调派琵琶”取北派琵琶刚劲雄伟、气势磅礴之长,收南派琵琶优美柔和、华丽袅娜之精,浑为一体,形成隽永淳朴、清新绮丽的特色而不同凡响,为著名的中国琵琶流派。“瀛洲……
2.
江南丝竹乐
江南丝竹是“丝竹”乐的一个分支,流行于江南,盛行于沪宁杭地区。但上海以及周遍地区,是江南丝竹作为一个乐种最终定名和成熟的重要地区。江南丝竹的娱乐性很强,人们常聚集在私宅茶楼合奏丝竹以“涵养性情、荡涤邪秽”,也在婚丧喜庆、节日庙会时演奏助兴。上海的丝竹活动百余年来从不间断,全盛时期覆盖了整个上海市区和……
3.
崇明山歌
崇明岛地处长江的入海口,是中国第三大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击岛。崇明岛自唐代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露出水面,形成沙洲,开始有人居住。因长江水的缓急多变,沙洲涨坍无常,至明末清初才逐渐稳定下来。岛上的居民生活艰难,主要依靠围垦种植、捕鱼、煮盐等为生,所以民风非常朴实。在崇明岛一千三百多年漫长的历……
4.
崇明扁担戏
崇明扁担戏是一种非常有个性、有特点的民间戏剧。平时,民间艺人用一根扁担,一端挑着小舞台,一端挑着高脚凳,走村串户行走在乡间。如果有人邀请演出,就选择一个较为平整的场地,放下供表演者坐的高脚凳子,再把扁担的一头插入凳子下横档的榫里,将上端小舞台加以固定,然后表演者躲入到小舞台后边,坐到用拖地布幔围起来……
5.
天气谚语及应用
由于农业生产中经常受到各种恶劣天气的袭击,生产很被动,为了取得生产的主动性,人们必须对天气变化进行观测了解,在这观测了解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天气谚语,并在民间流传应用。崇明岛形成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岛民们在田间耕作,出海捕鱼,海上航运等实践中为了适应和改变生产及生活条件,必需了解和掌握气候变幻……
6.
灶花
灶花,是民居厨房的装饰画,在每家人家灶头的“灶山”(装樜、护烟囱和灶面的短墙)上,画上各种图画与图案,民间称之谓“灶头花”。它不但流行于上海,还流行于整个江南各地。无论是大户人家,还是普通百姓家,都喜欢以灶花美化灶头。在上海郊县,能信手绘画灶花的人确有相当数量,他们没有专门学过绘画,只是凭着日常生活……
走遍崇明
上海市民俗与文化
全部崇明民俗文化
崇明地名网
全部崇明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