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淮安市 > 金湖县
踩五花云

踩五花云

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踩五花云为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踩五花云,淮安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

历史渊源

踩五花云是金湖香火戏“香火童子”在做大会(一种祭祀活动)期间表演的一种舞蹈。据考,是从宋代的“五花爨(cuàn)弄”发展而来。爨,是古乌蛮、白蛮中的大姓,又是古地域名。魏晋南北朝时由云南东部地区的统治集团爨氏大姓演变而成。魏晋南北朝至唐初的西爨民族歌舞,除铜鼓乐、葫芦笙舞和器械舞外,最突出的便是踏歌。宋徽宗(1100年—1125年)时,“爨国”后裔由大理国王段正严派遣入宫。而爨人“以乐人、幻戏,名‘五花爨弄’博得徽宗爱之,以供欢宴”。从清人陈其年、王思训的文字中可知:“有幻师爨弄,善舞能掸”,“掸国进幻人其术,传至宋时尤盛,徽宗名之‘五花爨弄’”。元明时期,爨,往往作为名词出现,与足部动作有关,例如:“戾家行院学蹈爨”(《宦门子弟错立身》),“踏金顶莲花爨”(马致远〔南吕一枝花〕《咏 行乐》)等,都说明了爨与舞步的关联。爨弄最重要的一个属性,是以歌伴舞。“高歌踏踏春,爨弄的随时诨”(汤显祖《邯郸梦·仙园》)和“能歌时曲能蹅(踩踏)爨”(《雍熙乐府》)都可为证。这种兼说兼唱兼舞的形式,流传到金湖地区,对金湖香火戏的表现形式产生了巨大影响,香火童子的表演吸收了“五花爨弄”的形式,演变为两人对跳,另有三人在一旁用鼓、锣、钵伴奏并伴唱,表演者一般皆为男性。因香火童子的动作皆需在一张长6尺、宽4尺的织有五花云锦图案的席子上舞蹈而得名踩五花云。

基本内容及生存现状

踩五花云的舞蹈场地一般在农家堂屋内,对门置一供桌,桌上置香炉等祭祀物品。如在船家做会,则船头就是表演的场地。

踩五花云舞没有具体情节,除开头与结尾处有表现“敬神”、“送神”,祈祥纳福之意的动作外,其余大多为模拟生活的动作和民间游戏动作。全舞共十五套动作:(1)指日高升;(2)玉女穿梭;(3)秦王三跳涧;(4)童子拜观音;(5)剪子绞股股绞剪;(6)里八字对外八字;(7)里四门对外四门;(8)里勾连搭外勾连;(9)蛤蟆跳金栏;(10)打巴掌;(11)挖锹;(12)云中龙、雾中龙;(13)里旋风、外旋风;(14)顺风打吉;(15)国泰民安。每套动作前都先做一次“拉架子”动作(两人站在斜角相对的位置,吸气单腿提膝勾脚、双手向侧后上方一拉后随即立起,紧跟着人又抡臂翻身磋步,然后两人交换位置,跟着再来一遍,位置复原),然后15套动作依次连贯进行。在第十五套动作“国泰民安”时收住,结束整个舞蹈。整支舞蹈的表演时间约为20分钟。“拉架子”是舞蹈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克服了表演场地狭小的不足,不仅被用作连接、调速的动作,还较好地渲染了舞蹈气氛,表现出人在云雾里的感觉,整套舞蹈动作柔稳、流畅,气氛热烈时可重复2—3次。

踩五花云舞蹈节奏鲜明,动作流畅,是江淮地区的香火戏(僮子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具有原始活态文化特征和浓厚的历史文化意蕴。但随着社会发展,香火戏的逐渐消亡,踩五花云舞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亟须得到抢救和保护。

推荐金湖县更多民俗文化
金湖县导航

下一篇:渔沟孙驴店花鼓会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