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 常熟市
苏州水乡木船制作技艺

苏州水乡木船制作技艺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州水乡木船制作技艺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州水乡木船制作技艺,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常熟地属太湖流域,且又濒临长江和东海。南宋时常熟浒浦港因“浒浦港深阔,实可藏战舰”而置武尉水军,隶属平江府(今苏州),统辖江浙闽之海防。元代,浒浦置通事汉军万户府,闰珣授浒浦路万户府知事,统辖江、浙、闽。

随军港之建立,治安情况有了一定的保证,浒浦这个优质深水港的渔港、航运港的功能也逐渐得到显现。它的辐射所及,尽是江南富庶之地,所以还引来了苏北许多船家,迁居浒浦,为大江南北舟船文化的密切交融创造了条件。

千年的古港历史,便捷的通江达海地理位置,开放和包融南北的独特文化观念,曾让浒浦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拥有过“小上海”的美名。那时候,渔船一艘艘满载而归时,码头上是欢声雷动,鞭炮震天,鱼行的小秤手们熟练地拉开了架式,各地蜂拥而来的买主们凭着鱼筹称到了鲜亮的土黄鱼,空气中弥漫着海洋中特有的气息,街市里响彻了欢乐的音符,饭馆、旅社、南北货栈、戏园、鱼行生意兴隆,小贩,艺人,九流三教一时云集,鱼汛期间的浒浦,成了方圆百里人们的节场。

除了春、夏两汛的捕捞作业,经过一度的“歇秋”休整,到了冬季,船家们又经由上海作起了南北货贩运的生意。

大量海船的存在,自然就带动了浒浦船舶制造维修行业的繁荣和兴旺,从原材料的木行,竹行、石灰行,到铁锚、蓬帆、缆索、网具、胡卢、油灰、麻丝等各种专卖店应有尽有,有好多还以质量上乘而成了远近闻名的老字号。

浒浦的船厂大多依傍在长江边上,开挖出低于水平面的一个个作业场,便是独特的船坞,平时,通江的那个口严严的堵住,船工们安心尽心地在那个平台上发挥才智,待到大船落成或是修缮完毕,就打开那个通江的出口,让大潮水涌进船坞,浮起船体,剪彩通行。

出生于1935年的浒浦人韦文喜,祖籍盐城新泽港,清代落户浒浦镇,至今已经第六代了。祖辈是航海世家。其父自家有五桅大沙船,春汛、夏汛时捕鱼,秋季修船,冬季船往返上海承运到北方的南货,返回带黄豆、豆油、邦猪(咸猪肉)、胶州菜、苹果梨等货物。这些均在上海十六埔或董家渡一带集散。

韦文喜自幼受家庭的濡染和当地环境的影响,对古船情有独钟。12岁跟二叔韦寿山(新洋帮匠师)学习造船知识,16岁随船出海,了解和掌握了木帆航海的基本知识。在航海过程中,见到各式各样的航海船,常暗自揣摩船只造型、结构等,记于脑海,积累了丰厚的船只知识,这为他日后研究古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怀着对古船事业的一往深情,1990年,韦文喜退休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古船制作技艺研究中。广搜资料,刻苦钻研,虚心向交通运输部门、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求教,积极参与国际国内行业学术交流活动,吸收营养。根据文献资料和古船的残骸,汲取他人成功经验,认真探索,努力实践,研制出各类让人叹为观止的古船模。1993年,应美国洛杉机船东华特·海格曼先生邀请,按照对方提出的古船技术参数要求,研制出符合标准的古代沙船1艘,取得成功。

2003年,创建了集设计、制作、研究、展览、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湖海古船研究工作室,2009年,在工作室的基础上,升格建立常熟市湖海古船制造厂,现有从业人员10多名,至今已设计、制作50余艘古船模和仿古真船,分别被国内外多家单位收藏,今年承接了中国航海博物馆(筹)展出所要的13艘古船和船模,名闻全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其成果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古代船舶的“活化石”。从而也名正言顺的成为了千年古港口木船制作技艺的当代传承人。

苏州水乡木船的各类船体形态各异,造型逼真,结构严谨、制作精美,工艺精细。太湖七桅古船,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江南水乡的玲珑秀气,被誉为太湖的“活化石”。太平木船和横泾木船,以轻巧灵活和经久耐用著称,充分体现江南水乡特色。制作各类仿古船和船模,严格按照古代文献记载的技术参数指标并结合需求方提出的具体要求精心设计制作。

作为中国古代木船制作技艺的杰出代表,苏州水乡木船别具一格,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实用价值。

推荐常熟市更多民俗文化
你可能对下列制作技艺也感兴趣:
常熟市导航

下一篇:苏州漳缎织造技艺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