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 > 五台县
鞭杆

鞭杆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鞭杆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鞭杆又称鞭杆子,汉族武术短器械之一,在甘肃、山西、宁夏、陕西等省流行较广,尤以山西为盛。据不完全统计,山西境内传有八仙鞭、12手鞭、13鞭、15手鞭、24鞭、32手螳螂鞭、36鞭、梅花双十字鞭、三才鞭、尺八鞭、56手舞花鞭、盘龙鞭、63鞭、心意六合短棍、八合鞭、乱马撅、子母顺手鞭、纽丝鞭、九连环鞭、七星鞭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五台人张含之及弟子陈盛甫、杜大兴、武跃文等传授的驼骡鞭。明清时期晋商以骆驼和骡马组成驮帮,向外输送煤炭和土特产以交换钱物和生活用品。在当时的条件下,骆驼与骡马是长途运输的主要工具,晋北的驮帮主要往来于西北口外(今内蒙一带),由于路途遥远,常有强盗- ,为了自卫必须进行武功修习,在实际外出运输中,深感携带刀, ,剑,棍等武器既不方便,又惹人注意,因之发明创造了用赶骡马的鞭杆代作武器,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武术家的提炼,便形成了简便实用的技法和不同的套路,一直流传至今。

鞭杆既可以单练,也可对练(如“鞭杆对打”),鞭杆的基本套路有“十三鞭”、“三十六鞭”、“陀螺鞭”等。演练时,单手或双手持鞭杆,梢把并用,常常调手换把。其击法有戳、劈、挑、扣、蹦、点、击、撩、拦、截、拨、架、推、挎、绞、压、舞花等。演练中要求手不离鞭,鞭不离身,走鞭换手干净利落,动作有左有右,身法伸屈吞吐,方法刚柔相济,力贯鞭梢。

鞭杆深受民众喜爱,它包含了多种武术器械技法的精华,其理论体系与传统哲学、兵学、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推荐五台县更多民俗文化
五台县导航

下一篇:铁礼花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