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省 > 信阳市 > 光山县
泼陂河风俗

泼陂河风俗

生活习俗:

服装:建国前,富裕人家在冬季除穿棉短袄、棉长袄、衫外,还预备皮坎背、皮毛短袄、长袄;穷人多数只穿土布棉袄、夹裤过冬,极穷者只以夹衣单裤御寒。高温季节,富者多穿麻纱、丝绸;穷者男性多裸胸露背,下着土布短裤或长裤,赤脚,背披一条蓝花土布汗巾。女性,富者冬季裹轻裘,春秋季着绸缎,夏季着丝麻;穷者一年四季只着粗布衣衫。

饰戴:建国前,青年女性头饰、首饰多银器、玉器,诸如银发钎、玉器钻、银耳环、银手镯、银戒指之类装饰品。富豪之家的妇女除有大量银、玉之类饰品外,还拥有金、珠、玛瑙、翡翠等精工饰戴品。女性从不戴帽,只搭蓝色头巾。有身份的男性多头戴瓜皮帽、礼帽或毡帽。殷实之家的男人们还手戴金镏子、银镏子之类。平民百姓冬季多头戴“狗钻窿”线帽(即线卫生帽)御寒。

发式:建国前,本县男性多剃“和尚头”,在古稀老人中,亦有一些扎辫子和留“东洋发”的。少数官绅、商贾和“诗书”之家,男性多蓄大背头或分发。女性发型以年岁大小,婚否而各有不同,女童多扎两只朝天叉;少年扎一条发辫;进入青年期后,前蓄“刘海”,后拖长辫,出嫁时,即去掉“刘海”挽发带簪,入中年以后,挽发后再戴上网套。

饮食:本县人以食大米为主,麦面、红薯、豆类次之。由于处于大别山区,山高水淡,劳动强度大,本县人惯于吃干饭,少喝稀粥,喜大油大荤。本县人对吃菜比较讲究,且多以熟菜为主。待客之餐,往往是菜肴满桌。即使是贫寒之家,也要借钱拉债殷勤待客,待客除三餐之外,还要过“晌午”和过“晚上”。隆重时待客酒席名曰“双抬席”,即每样菜肴均是双份,也叫“吃一席看一席”。新县饮茶之风尤盛,可谓全省之冠。普通人家常年储存茶叶少则10数斤,多则数十斤,男女老少均以茶为必要饮料。可以无油少盐而不可无茶。人们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烧开水沏茶、喝茶,然后才开始劳作。待客之茶有许多讲究,宾客进门首先捧上一杯清茶,客人边喝,主人边斟,一直待客人倒掉杯中茶脚方止。不知其风俗者,往往被茶水灌得手足无措而不知其所。

居住:盖新房为居家一大盛事,亲朋、好友、邻里须来相帮并致恭贺礼。建新房的讲究名目繁多,首先要请风水先生选择地基,然后酌定黄道吉破土动工。屋梁要选择红香椿或椿木制作,还要焚香烧纸,披红挂彩,名曰“暖梁”。梁大多是偷砍别人的活立木,名曰“偷梁”。“偷梁”之风始于何时,无从查考,但偷砍他人树木做梁,被视为天经地义,无可非议之事。上梁之时,一人唱彩,众人呼和,边唱边撒五谷杂粮和麦、米面制作的各种形状的馍馍,名曰“撒梁粑”。湾里的邻居多在上梁时前来凑热闹,名“抢粮粑”。

旅行:旧时出远门旅行,需要选择黄道吉日,日子“不好”或“不干净”一律不走,尤以商贾最为讲究。经商人一般选择双日出门,双日又以四、六、八日为佳。单日中逢三、九为凶日。故此,俗有“初三、十三、二十三、姥姥给马不去牵”之说。

婚嫁习俗:

建国前,男女婚配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故包办婚姻,买卖婚姻。定“摇窝婚”、“童子婚”、“指腹为婚”的现象极为普遍,并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婚嫁礼仪繁杂,主要有订婚、换贴、送日子,嫁娶等程序。嫁娶仪式主要有迎亲和送亲两种。迎亲是男子坐轿到女家迎娶,并须向女方家长行初见叩拜礼,然后,女方随轿及其嫁奁到男方完婚。送亲,即男方发轿到女方,而男子并不前往,由女方兄、嫂或至亲送女子到男家完婚。

生育习俗:

本县旧时特别重视生育,多生多育被视为人丁兴旺的盛事,尤其喜欢生男孩,故有“五子登科”、“七子团圆”、“十子全福”等“多子多福”的美好传说。旧例,凡生第一胎婴儿,男方须立即向岳丈家报喜,岳父母将早已准备好的小孩衣物(名曰“毛衫”)、母鸡等交报喜人带回。婴儿“三朝”这天,岳母以探视为名提筐往贺,并告知娘家送“月礼”的具体时间。“三朝”要给小孩起乳名,洗澡穿衣,因此三朝又叫“洗三”。“月礼”一般在婴儿出生后的七至十天内送到男方家里。满月的当天或第二天,产妇抱着婴儿走娘家,名曰“吃满月盐”、产妇坐月期间,禁止到别人家中去,若进了谁家门槛,将被视为不吉利。

岁节习俗:

除夕和春节:除夕和春节是一年中相毗连的两个大节。除夕日这天,全家团圆,欢聚一堂,举行丰盛的家宴,祭奠列祖列宗,张贴对联、门神门画,入夜后在祖宗牌位前点烛、焚香直至天明。全家老少围坐火塘说笑,俗称“守岁”,戏之为“守棉袄”。鸡鸣家长沐浴更换新衣、新帽、新鞋袜、礼拜祖宗、天地,迎接财神、喜神、灶神,称之为“接年”。正月初一早晨吃饺子,然后往湾邻拜年,以先尊长,先亲近,后平辈,后疏远为序,一家不漏。初二以后,主要亲朋之间相互走动,一般到正月十三为止。

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官称“元宵节”,也称为“灯节”。农家历来重视元宵节,素有“十五大似年”之说,节日这天,合家团圆,举行早餐宴。早餐抢早,象征早种早收,晚饭吃水饺,黄昏之后,家家户户去坟山给祖先送灯以示纪念,“圆亮”(灯火全部都点着)之后,山坡上灯光成排成行,横竖交错。入夜,各村、各湾组织民间艺人举行玩狮子、划旱船、跑竹马、踩高跷、下地灯、舞彩龙等文艺活动,家家户户彩灯高挂,室内灯火通明,通宵达旦,民间称之为“观灯”。

清明:清明节日前三天,各家各户即开始祭祖扫墓,给祖茔上坟搭土,戴帽挂纸(闰月年忌上土),以示缅怀,节日早餐多以腊猪头肉为主菜,早起后,各家门楣遍插柳枝,象征春天正式降临。

端阳:又称端午,五月初五为小,十五为大。端午节早餐吃粽子,并以数个抛撒河、塘、湖、库之中,表示对楚国大诗人屈原的祭奠和怀念。门窗上两角各插艾蒿一根,象征去风避邪。各家还要采集大量的哈蟆叶(车前子)、薄荷、苦艾晒干储存,以备婴儿三朝“洗三”,产妇洗澡,各种风温皮肤病人蒸洗,炙烧之用。中午吃水饺,饮-药酒,菜肴多少不限,饮-洒以示去瘴气避邪气,并象征能避免蚊叮虫咬,蛇、蝎、蜈蚣等毒虫的侵袭。五十年代后期,饮-酒的逐渐减少,现基本绝迹。端阳节也是人们相互交往宴请之节,新婚夫妇都要被女方娘家请去过节,称之为“新端阳”,出嫁的各辈姑娘,也被娘家请去团聚。八十年代后,已订婚的青年女子,多被男方接去过端阳,并赠送衣服、食物和钱币,以示厚道和礼义周全。

七月半:七月半一般从七日左右开始过节,直到十五日为止。节日期间,家家户户要去河塘洗涤祭器,锅碗、瓢勺,既有讲究卫生之意,也有对祖先的尊重,还象征着一年中祭奠祖先的事到此告一段落。七月半节,家家户户焚香化纸。缅怀列祖列宗,超度孤魂野鬼。家有新亡人,节期要适当提前,并专为新亡者多化冥钱,以示哀悼,俗称为“新月半”。光山人对过七月半之俗比较重视,但方式各异,有的农村有接客过节之俗,有的禁忌接客。

中秋:中秋也称八月十五,各家各户用新鲜糯米磨成粉,做成汤圆或糍馍馍作为节日主食。汤圆俗称为“羹粑”。糍馍馍多用芝麻、豆类作馅,汤圆多伴猪肉、鸡、鸭、鹅肉炖食。建国后,多数人家也购些月饼、糕点、糖果之类过节。入夜,合家人团聚赏月吃板栗、花生、瓜子、糕点等,共庆丰收。

推荐光山县更多民俗文化
光山县导航

下一篇:光山皮影戏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