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秀屿区
莆田铜雕技艺

莆田铜雕技艺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莆田铜雕技艺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莆田铜雕技艺()莆田传统铸铜工艺源于远古时代,兴于宋,盛于明清,长期以来,薪火相传。在商周时期,宋、元、明、清时期,各寺院庵堂的佛像、神像和菩萨像的传统铸造广泛采用大型铜铸品。官家、富贾的建筑饰件也广泛采用铜类金属制品。小型铜类金属制品还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艺术品和实用品,甚至是把玩的娱乐品,都极具丰富的传统表现力。到了明清和民国时期,铜金属铸件生产已经以分散的家庭作坊,散落在莆仙各村落,其中秀屿的东庄尤多。

莆田市铜雕技艺包括传统铜金属铸造、传统敲铜、传统铜鎏金、传统铜釦金等技艺。其中,传统铜金属铸造,是采用紫铜、黄铜、青铜(铜锌、铜铅、铜锡等不同成分的合金)为原料,在不同熔炉内,将铜原料熔解,在各种“模”或“范”上倒入铜熔液,通过人工震动,使铜熔液均匀流遍所有细小的角落,再进行修整、打磨、髹漆等,铸造出各种规格的铜制佛像、神像及其他各种类型的艺术品、工艺品和把玩品。传统敲铜,是以铜片为基本原料,采用加热和人工锤敲的方法,制成各种铜乐器、艺术品和实用成品。传统铜鎏金,是将真金溶解在1里,用特制的刷子在铜金属铸造出巨型、大型和微型佛像、神像及其他各种类型的艺术品、工艺品和把玩品的铜坯上,晾干或用炭火烘干后用玛瑙轧光。传统铜釦金即是在铜制品的表面釦压上真金,使作品金灿美观。

莆田传统金属铜雕工艺自成流派,流传莆仙、福清、惠安等地及东南亚各国,代表着民间传统金属铸造和传统釦金技术的高超水平。

推荐秀屿区更多民俗文化
你可能对下列技艺也感兴趣:
秀屿区导航

下一篇:仙游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