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省 > 潍坊 > 高密
高密地秧歌、撅登官

高密地秧歌、撅登官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密地秧歌、撅登官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密地秧歌,以称“秧歌耍”、“秧歌戏”、“地跷”等。很早以前,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人们在玉皇庙中手舞足蹈,为玉皇庆贺生日。年逢天旱,也用同样的形式到玉皇庙祈雨。后来,农民为庆丰收,也在元宵节载歌载舞。至清光绪年间,已发展成为一种广场歌舞形式。角色有秧歌头(膏药头)、老旦(大老婆)、小曼(小汤罗)各1人,鼓子、棒槌(和尚)、腊花各两人等。女角踏地跷、舞扇巾;男角背腰鼓、打棒槌。先跑场后唱戏。唯城西一带的地秧歌,跑场时怀抱灯笼。

清光绪、宣统年间,地秧歌在高密有近百个村庄演出。日伪统治时期,大都停止活动。新中国建立后,文化部门赴谭家营、后屯、綦台等地进行挖掘、学习,并组织老艺人传艺。1960年夏,省艺术馆舞蹈训练班曾派人赴綦台整理地秧歌。1962年至1963年,解放军海政歌舞团和中央歌舞团部分成员,相继到綦台学习。1983年2月,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和省舞蹈工作者,曾到后屯观摩地秧歌演出。翌年6月,省民间舞蹈继承办公室派人到后屯对秧歌作化妆录像。

与地秧歌相应的是高密的另一种传统舞蹈,撅登官。撅登官,也称扮登官,是起源于高密的民间土戏。撅登官有独特的道具及程序化的表演模式,有固定的演员角色。撅,即为撅官,是一个丑角坐在特制的撅架上,配合登官表演。登,即为登官,是扮演县官的角色,身穿历代的官服,坐在四人抬的官轿里,随时与“地方”角色对话和走出轿表演。演员有撅官、登官、长号、地方、茶挑、衙役、娘子、使女、婆子等十几个角色,有舞灯队、锣鼓乐队,共四十多人的表演队伍,这支队伍每年正月初开始上街表演,边走边演,无固定台词,全是吉祥、祝福的吉利话,各种角色配合表演。

推荐高密更多民俗文化
你可能对下列秧歌也感兴趣:
高密导航

下一篇:踩寸子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