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省 > 保定市 > 徐水区
徐水狮舞

徐水狮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徐水狮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狮舞历史久远,《汉书·礼乐志》中记载的“象人”便是狮舞的前身;唐宋诗文中多有对狮舞的生动描写。现存狮舞分为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具有较多的武功高难技巧,神态矫健凶猛;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徐水狮舞为北狮。

东史端镇北里村素有舞狮的传统,素有“南有佛山,北有北里”之说,是中国北方舞狮的代表。北里村狮子会创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以民间花会形式存在,最初用简陋的柳筐糊上彩纸作狮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以发展。

徐水舞狮的活动时间主要在春节和春季寺庙法会期间,表演时由两人前后配合,前者双手执道具戴在头上扮演狮头,后者俯身双手抓住前者腰部,披上用牛毛缀成的狮皮饰盖扮演狮身,两人合作扮成一只大狮子,称太狮;另由一人头戴狮头面具,身披狮皮扮演小狮子,称少狮;手持绣球逗引狮子的人称引狮郎。引狮郎与狮子默契配合,形成北方舞狮的一个重要特征。徐水舞狮的基本特征是外形夸张,狮头圆大,眼睛灵动,大嘴张合有度,既威武雄壮,又憨态可掬,表演时能模仿真狮子的看、站、走、跑、跳、滚、睡、抖毛等动作,形态逼真,还能展示“耍长凳”、“梅花桩”、“跳桩”、“隔桩跳”、“亮搬造型”、“360度拧弯”、“独立单桩跳”、“前空翻二级下桩”、“后空翻下桩”等高难度技巧。

1953年,北里村农民带着狮子舞参加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荣获嘉奖。随后多次被选出国演出,参加国际比赛。自20世纪60年代,北里村分成南北里和北北里两村之后,两村的狮舞在相互竞争中不断创新、发展。经过多年的历练,北里狮舞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武狮”表演风格,模仿狮子的行为举止,形成了狮吼、狮跳、狮卧等四十多种狮舞招牌动作,被业内人士称为“北狮之宗”。 [7-8]

2001年10月,北里村被河北省杂技家协会授予“中国北方狮舞杂技之乡”称号。

2006年初,徐水舞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推荐徐水区更多民俗文化
你可能对下列狮舞也感兴趣:
徐水区导航

下一篇:石家庄丝弦

返回电脑版